【新起点、新高度、新征程】太和县中医院挂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之科教篇
发布日期:2025-08-13 来源: 浏览次数:173
8月8日,太和县中医院正式挂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作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长春中医药大学床边教学基地以及省内外高等院校实习教学基地,始终将医疗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秉持“以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有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临床-教学-科研-转化”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教学根基:从规范筑基到体系化培养。
医院教学事业历经数十年坚实发展,从2008年成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起步,到2014年获评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获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25年成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床边教学基地,直至今日荣膺第七临床医学院,每一步都铭刻着教学能级的跃升。目前,医院已成为区域核心中医药人才摇篮,在培学员涵盖专硕研究生、住培医师、实习生、床边教学班等七大类共691人,年培养输送人才超百名。教学成果璀璨夺目: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专硕研究生执业医师通过率100%,彰显较强临床功底。雄厚师资是质量的基石,近三年选派超百名骨干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曙光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通过常态化师资培训、教学竞赛和严格的考评激励,锻造出一支“临床精湛、教学过硬、育人有方”的双师型队伍,为高质量教学提供核心支撑。
医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创新思维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培养方式“双向培养、分层指导”机制,实行导师责任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推行高年级带教低年级,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共同成长;构建“月度考核+季度督导+年度考核”三级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培养过程精细化管理。
以赛促学蔚然成风,举办科研竞赛、技能竞赛等,近三年师生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项近百项,实习生亦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竞赛中屡创佳绩。床边教学树立“太和模式”,高质量承接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学班,精细化管理学员学习生活,获得了学生及高校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教学住培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杏林新枝,共绽芬芳”特色党建品牌,将思政教育、医德医风、中医药文化传承有机融入培养全过程:组织学员深入社区开展义诊服务;举办经典诵读、名医访谈、专题党课;利用红色资源进行主题教育;强调“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
2022年开始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立项9项教学科研项目,其中安徽省教育厅3项,安中医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校级研究项目3项,阜阳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阜阳市社科规划项目课题圆满结题;发表教学论文6篇。在阜阳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中,我院规培结业学员表现优异,连续两年包揽比赛一、二等奖;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学术论坛及临床案例大赛中,我院师生斩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技能竞赛及临床教学基地教师技能竞赛中,我院参赛师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专硕研究生张萌萌、谢悦悦、赵莉莉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熊庆勇、吕威林、潘天若等荣获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近年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精心指导下,医院设立了临床科研转化平台,积极促进临床、科研、信息等平台的内联外拓,着力突显科研平台的支撑及引领作用,设置“科研发展基金”。医院每年召开创新发展大会,对科技成果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医院在研科研项目16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13项,发明专利106项,其中22项制剂品种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全院论文发表5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
荣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医院肩负新使命。医院将以教学科研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培育更多“通经典、强临床、善科研、怀仁心”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8日,太和县中医院正式挂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作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长春中医药大学床边教学基地以及省内外高等院校实习教学基地,始终将医疗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秉持“以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有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临床-教学-科研-转化”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教学根基:从规范筑基到体系化培养。
医院教学事业历经数十年坚实发展,从2008年成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起步,到2014年获评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获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25年成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床边教学基地,直至今日荣膺第七临床医学院,每一步都铭刻着教学能级的跃升。目前,医院已成为区域核心中医药人才摇篮,在培学员涵盖专硕研究生、住培医师、实习生、床边教学班等七大类共691人,年培养输送人才超百名。教学成果璀璨夺目: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专硕研究生执业医师通过率100%,彰显较强临床功底。雄厚师资是质量的基石,近三年选派超百名骨干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曙光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通过常态化师资培训、教学竞赛和严格的考评激励,锻造出一支“临床精湛、教学过硬、育人有方”的双师型队伍,为高质量教学提供核心支撑。
医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创新思维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培养方式“双向培养、分层指导”机制,实行导师责任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推行高年级带教低年级,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共同成长;构建“月度考核+季度督导+年度考核”三级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培养过程精细化管理。
以赛促学蔚然成风,举办科研竞赛、技能竞赛等,近三年师生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项近百项,实习生亦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竞赛中屡创佳绩。床边教学树立“太和模式”,高质量承接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学班,精细化管理学员学习生活,获得了学生及高校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教学住培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杏林新枝,共绽芬芳”特色党建品牌,将思政教育、医德医风、中医药文化传承有机融入培养全过程:组织学员深入社区开展义诊服务;举办经典诵读、名医访谈、专题党课;利用红色资源进行主题教育;强调“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
2022年开始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立项9项教学科研项目,其中安徽省教育厅3项,安中医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校级研究项目3项,阜阳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阜阳市社科规划项目课题圆满结题;发表教学论文6篇。在阜阳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中,我院规培结业学员表现优异,连续两年包揽比赛一、二等奖;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学术论坛及临床案例大赛中,我院师生斩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技能竞赛及临床教学基地教师技能竞赛中,我院参赛师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专硕研究生张萌萌、谢悦悦、赵莉莉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熊庆勇、吕威林、潘天若等荣获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近年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精心指导下,医院设立了临床科研转化平台,积极促进临床、科研、信息等平台的内联外拓,着力突显科研平台的支撑及引领作用,设置“科研发展基金”。医院每年召开创新发展大会,对科技成果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医院在研科研项目16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13项,发明专利106项,其中22项制剂品种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全院论文发表5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
荣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医院肩负新使命。医院将以教学科研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培育更多“通经典、强临床、善科研、怀仁心”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