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和县中医院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隐秘脉络”的守护者--急危重症静脉治疗专科小组

发布日期:2025-09-15  来源:  浏览次数:194

在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中心,生与死的较量时刻上演。患者病情危急且复杂,从日常的药物输注到紧急的生命支持,静脉治疗无处不在,就如同一条隐秘而关键的脉络,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源源不断地为患者输送着“生命能量”,成为维系生命的重要支柱。

                                                               急危重症静脉治疗的独特意义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常伴有循环、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复杂情况。静脉治疗不仅是药物输注的途径,更是营养支持、循环监测、血液净化等治疗的重要载体,其安全与精准直接关系到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如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液体“扩容”,大出血患者要快速输血纠正贫血,长期无法进食的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更是保障机体代谢需求、促进康复的关键手段,这些治疗都需要通过静脉通路完成。


                                                                  急危重症患者常用的静脉治疗方式

1.外周静脉留置针 作为“短期治疗的便捷通道”,适用于病情相对稳定、短期输液且外周静脉条件好的患者。比如术后恢复期患者输注普通抗生素时,它操作简单,能减少反复扎针的不适,但留置时间短,且不能输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否则易引发静脉炎。

2.中心静脉置管(CVC) 堪称急救的“高速通道”,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用的静脉通路之一。通常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由于其管径较粗,血流速度快,适合快速大量补液、输血以及监测中心静脉压。在严重创伤、大手术术后出现休克的患者中,CVC 能够迅速为患者补充大量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CVC 操作相对复杂,且由于靠近心脏,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细致的护理。

3.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从手臂的贵要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导管最终到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其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但外周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如肿瘤患者的多疗程化疗、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等。PICC留置时间可达数月至一年,并发症少,它能有效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因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导致的静脉炎等问题,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但在置管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确保导管顺利置入并达到理想位置。

4.中长导管 又称中线导管,从肘窝处上下两横指常规穿刺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或可达到锁骨下静脉,长度多在20 - 30厘米。导管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维护成本较低等优势,适用于静脉治疗时间预期持续1至4周或外周静脉条件不好的患者。该种静脉治疗方式可以减少穿刺的损伤,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血栓发生率。

                                                             急危重症患者静脉治疗护理要点

1.严格无菌操作 无论是置管还是日常维护,严格的无菌操作都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必须严格洗手、戴口罩、帽子、穿无菌衣,消毒穿刺部位时要遵循规范流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2.导管的日常维护  静脉治疗并非“一穿了之”,后续的维护同样关键。妥善固定导管能防止其移位、脱落或打折;定期更换敷料(一般透明敷料每7天更换,出现渗血、松动时立即更换);同时,要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冲管、封管操作,保持导管通畅。


3.密切观察并发症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特殊,静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各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一旦发现穿刺部位红肿、发热、有渗液,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监测,同时送静脉血微生物监测。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静脉治疗如一条坚韧的生命脉络,承载着希望与力量,它以精准、高效的方式,为患者在生死边缘架起通往康复的桥梁;在这里每一根导管都是我们对生命的承诺,我们定以专业技术和负责态度,守护好每一条生命线,为急危重症患者筑起最坚实的生命保障。

                                                                      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中心简介

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中心是将院前接诊、急诊抢救、急诊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急诊创伤监护室、重症监护室一体化的诊疗模式,制定标准化急救流程,缩短患者从急诊到重症的转运时间,确保“黄金抢救期”内完成专业评估与处置。2017年成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急救联盟单位,2018年成为安徽省重症医学专科医疗联合体单位,2020年取得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开通了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的绿色通道,2022年成为安徽省重症胰腺炎与腹腔感染诊治联盟理事单位,2023年成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建设单位。


人才队伍:急诊科重症一体化管理中心目前有医护人员145人,医生58人,护士8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为江淮名医,副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护师2人,中级职称78人,重症专科护士4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4人,呼吸机治疗师7人,静疗专科护士1人。科室亚专科完善,设有心脏治疗组、脑病治疗组、呼吸治疗组、CRRT组、ECMO组、静疗组、重症超声组、创伤组、中毒组等。多名医护人员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心脏中心、浙江邵逸夫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进修学习。



技术力量:急诊重症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急救常用的心肺脑复苏术、心脏除颤术、气管插管术、肺泡灌洗术、洗胃术、中医针灸、中药灌胃、灌肠术、床边血液灌流术、血液透析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急性心肌梗死紧急溶栓术,床边心脏起搏术、胸穿术、腰穿术、腹穿术等中西医常用急救技术操作以及呼吸机、CRRT等各种急救器械的操作。成为西医不落后,中医有优势的特色重点专科。

硬件设施:设备先进,配有中央监护站、多参数心电监护仪48台、多参数呼吸机42台、无创呼吸机8台、高流量氧疗仪32台、CRRT机2台、纤维支气管镜5条、床旁彩超2台、PICCO监测仪1台等各类医疗抢救、护理及监测设备,设备专人负责维护,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急诊科创建于1985年,是阜阳市特色重点专科,科室设置全面,配有急诊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诊室,并设有清创室、洗胃室、留观室、复苏室、抢救室、24小时犬伤处置门诊等,建有预检分诊-急诊急救-留观-急诊住院-急诊监护室等救治一体化的“绿色通道”模式。

急诊抢救室设有13张抢救床位,抢救室内单独设置了心肺复苏室和创伤复苏室,抢救室内配备了足够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急诊外科病房设有20张床位,主要收治创伤性疾病(肝脾破裂、消化道损伤、胸部闭合性损伤)、外科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嵌疝性疝气)、开展微创及传统手术



急诊内科病房设有24张床位,主要收治外伤、急性内科疾病、急性中毒等疾病。



急诊创伤监护室现有监护床位13张,隔离单间3个,主要收治严重创伤患者、重症心脑血管意外、呼吸心跳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



症监护室成立于2007年,为阜阳市重点培育专科,现有监护床位20张,隔离单间2个,主要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脏器衰竭、DIC、ARDS、严重代谢障碍、酸碱失衡、水电失衡、术后患者需强化监测的患者。



文:张琳

审核:护理部

编辑:宣传统战室



在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中心,生与死的较量时刻上演。患者病情危急且复杂,从日常的药物输注到紧急的生命支持,静脉治疗无处不在,就如同一条隐秘而关键的脉络,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源源不断地为患者输送着“生命能量”,成为维系生命的重要支柱。

                                                               急危重症静脉治疗的独特意义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常伴有循环、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复杂情况。静脉治疗不仅是药物输注的途径,更是营养支持、循环监测、血液净化等治疗的重要载体,其安全与精准直接关系到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如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液体“扩容”,大出血患者要快速输血纠正贫血,长期无法进食的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更是保障机体代谢需求、促进康复的关键手段,这些治疗都需要通过静脉通路完成。


                                                                  急危重症患者常用的静脉治疗方式

1.外周静脉留置针 作为“短期治疗的便捷通道”,适用于病情相对稳定、短期输液且外周静脉条件好的患者。比如术后恢复期患者输注普通抗生素时,它操作简单,能减少反复扎针的不适,但留置时间短,且不能输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否则易引发静脉炎。

2.中心静脉置管(CVC) 堪称急救的“高速通道”,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用的静脉通路之一。通常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由于其管径较粗,血流速度快,适合快速大量补液、输血以及监测中心静脉压。在严重创伤、大手术术后出现休克的患者中,CVC 能够迅速为患者补充大量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CVC 操作相对复杂,且由于靠近心脏,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细致的护理。

3.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从手臂的贵要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导管最终到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其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但外周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如肿瘤患者的多疗程化疗、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等。PICC留置时间可达数月至一年,并发症少,它能有效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因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导致的静脉炎等问题,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但在置管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确保导管顺利置入并达到理想位置。

4.中长导管 又称中线导管,从肘窝处上下两横指常规穿刺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或可达到锁骨下静脉,长度多在20 - 30厘米。导管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维护成本较低等优势,适用于静脉治疗时间预期持续1至4周或外周静脉条件不好的患者。该种静脉治疗方式可以减少穿刺的损伤,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血栓发生率。

                                                             急危重症患者静脉治疗护理要点

1.严格无菌操作 无论是置管还是日常维护,严格的无菌操作都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必须严格洗手、戴口罩、帽子、穿无菌衣,消毒穿刺部位时要遵循规范流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2.导管的日常维护  静脉治疗并非“一穿了之”,后续的维护同样关键。妥善固定导管能防止其移位、脱落或打折;定期更换敷料(一般透明敷料每7天更换,出现渗血、松动时立即更换);同时,要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冲管、封管操作,保持导管通畅。


3.密切观察并发症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特殊,静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各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一旦发现穿刺部位红肿、发热、有渗液,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监测,同时送静脉血微生物监测。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静脉治疗如一条坚韧的生命脉络,承载着希望与力量,它以精准、高效的方式,为患者在生死边缘架起通往康复的桥梁;在这里每一根导管都是我们对生命的承诺,我们定以专业技术和负责态度,守护好每一条生命线,为急危重症患者筑起最坚实的生命保障。

                                                                      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中心简介

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中心是将院前接诊、急诊抢救、急诊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急诊创伤监护室、重症监护室一体化的诊疗模式,制定标准化急救流程,缩短患者从急诊到重症的转运时间,确保“黄金抢救期”内完成专业评估与处置。2017年成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急救联盟单位,2018年成为安徽省重症医学专科医疗联合体单位,2020年取得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开通了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的绿色通道,2022年成为安徽省重症胰腺炎与腹腔感染诊治联盟理事单位,2023年成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建设单位。


人才队伍:急诊科重症一体化管理中心目前有医护人员145人,医生58人,护士8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为江淮名医,副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护师2人,中级职称78人,重症专科护士4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4人,呼吸机治疗师7人,静疗专科护士1人。科室亚专科完善,设有心脏治疗组、脑病治疗组、呼吸治疗组、CRRT组、ECMO组、静疗组、重症超声组、创伤组、中毒组等。多名医护人员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心脏中心、浙江邵逸夫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进修学习。



技术力量:急诊重症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急救常用的心肺脑复苏术、心脏除颤术、气管插管术、肺泡灌洗术、洗胃术、中医针灸、中药灌胃、灌肠术、床边血液灌流术、血液透析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急性心肌梗死紧急溶栓术,床边心脏起搏术、胸穿术、腰穿术、腹穿术等中西医常用急救技术操作以及呼吸机、CRRT等各种急救器械的操作。成为西医不落后,中医有优势的特色重点专科。

硬件设施:设备先进,配有中央监护站、多参数心电监护仪48台、多参数呼吸机42台、无创呼吸机8台、高流量氧疗仪32台、CRRT机2台、纤维支气管镜5条、床旁彩超2台、PICCO监测仪1台等各类医疗抢救、护理及监测设备,设备专人负责维护,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急诊科创建于1985年,是阜阳市特色重点专科,科室设置全面,配有急诊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诊室,并设有清创室、洗胃室、留观室、复苏室、抢救室、24小时犬伤处置门诊等,建有预检分诊-急诊急救-留观-急诊住院-急诊监护室等救治一体化的“绿色通道”模式。

急诊抢救室设有13张抢救床位,抢救室内单独设置了心肺复苏室和创伤复苏室,抢救室内配备了足够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急诊外科病房设有20张床位,主要收治创伤性疾病(肝脾破裂、消化道损伤、胸部闭合性损伤)、外科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嵌疝性疝气)、开展微创及传统手术



急诊内科病房设有24张床位,主要收治外伤、急性内科疾病、急性中毒等疾病。



急诊创伤监护室现有监护床位13张,隔离单间3个,主要收治严重创伤患者、重症心脑血管意外、呼吸心跳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



症监护室成立于2007年,为阜阳市重点培育专科,现有监护床位20张,隔离单间2个,主要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脏器衰竭、DIC、ARDS、严重代谢障碍、酸碱失衡、水电失衡、术后患者需强化监测的患者。



文:张琳

审核:护理部

编辑:宣传统战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