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高度、新征程】太和县中医院挂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之护理篇
发布日期:2025-08-12 来源: 浏览次数:46
8月8日,太和县中医院正式挂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医院将从传统医疗服务向“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模式全面转型。作为医院核心支撑力量,护理团队以“中医智慧+人文温度”为双轮驱动,在挂牌后迅速调整战略定位,将中医护理特色与现代医学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此次挂牌不仅为护理团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赋予其“传承中医精髓、创新护理模式、培育专业人才”的新使命,为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中医特色技术体系化建设:从临床应用到标准制定
技术体系构建与服务拓展
作为全国县级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系统推进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形成涵盖技术的完善服务体系。通过设立独立传统中医特色治疗中心、非药物治疗区及专病护理门诊,重点开展火龙罐、平衡火罐、五行罐、歧黄排瘀术、铜砭刮痧、耳穴刮痧、循经推拿、督灸、中药热熨等特色技术。
标准化与数据化驱动
依托HIS系统,医院实现中医护理方案效果的动态评价与数据分析,针对喘病、胸痹、中风等32种优势病种制定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例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中,通过“辨证施护+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模式,将火龙罐疗法与呼吸训练相结合,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这种“技术-数据-标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为中医护理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二、人才梯队建设:从专业优化到成果转化
护理队伍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以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为业务骨干,专科护士为支撑的人才梯队。近两年,团队获国家级奖项20人次、省级12人次、市级24人次,护理团队立项省级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三、教学科研融合:从师承教育到基地建设师承教育与学术传承
2025年,医院成立“张素秋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刘凤选中医外治传承工作室”,举办“耳穴疗法专项技能训练营”培训班,通过师承模式,培养既掌握中医经典理论又具备临床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太和县中医院在中医护理领域的师承教育迈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
成功获批“安徽省中医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不仅是对太和县中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在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太和县中医院是其中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医院。
与31家院校建立实习交流合作,实习护士人数逐年攀升,每年接收近360余名实习生,多次组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学子树立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意识,形成“教、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服务模式创新:从需求响应到生态构建
多元化服务破解就医难题
针对“上班族”“学生党”“老年人”等就医困难群体,医院延长传统中医特色治疗中心服务时间,开设“午间、夜间门诊”,提供7大类中医特色技术服务。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传统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受到《学习强国》《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央视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互联网+延续护理”打通专业护理服务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为破解居家护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我院率先推出“互联网+延伸护理”服务。患者家属只需在手机端一键预约,专业护士便会携带标准化护理包上门服务。从胃管更换时的长度精准测量,到尿管置入前严格消毒尿道口;从操作中轻声安抚患者情绪,到结束后手把手指导管路固定技巧;每一次服务,尽显技术规范与人文关怀。2025年,“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扩展至34项;护理部通过举办互联网+上门服务专科护士资质培训班,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推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五、护理质量管理全面升级
我院作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委会副主委单位,为着力发挥中医护理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阜阳市中医护理质控中心,制订阜阳市中医护理安全管理四大目标并促使落地,推动全市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同质化发展。
新起点蕴蓄新动能,新征程书写新答卷。太和县中医院护理团队将以此次挂牌为契机,以精进护理质量为“基”,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准,筑牢全周期健康守护防线;以强化教学科研为“阶”,促进临床实践与人才培育双向赋能,锻造懂中医、精护理、善创新的骨干队伍;以擦亮中医特色为“韵”,让耳穴压丸、穴位按摩等技法与现代护理理念深度交融。全体护理人员将用专业守护与人文关怀,为健康中国建设倾注温暖而坚实的太和中医护理力量!
8月8日,太和县中医院正式挂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医院将从传统医疗服务向“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模式全面转型。作为医院核心支撑力量,护理团队以“中医智慧+人文温度”为双轮驱动,在挂牌后迅速调整战略定位,将中医护理特色与现代医学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此次挂牌不仅为护理团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赋予其“传承中医精髓、创新护理模式、培育专业人才”的新使命,为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中医特色技术体系化建设:从临床应用到标准制定
技术体系构建与服务拓展
作为全国县级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系统推进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形成涵盖技术的完善服务体系。通过设立独立传统中医特色治疗中心、非药物治疗区及专病护理门诊,重点开展火龙罐、平衡火罐、五行罐、歧黄排瘀术、铜砭刮痧、耳穴刮痧、循经推拿、督灸、中药热熨等特色技术。
标准化与数据化驱动
依托HIS系统,医院实现中医护理方案效果的动态评价与数据分析,针对喘病、胸痹、中风等32种优势病种制定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例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中,通过“辨证施护+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模式,将火龙罐疗法与呼吸训练相结合,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这种“技术-数据-标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为中医护理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二、人才梯队建设:从专业优化到成果转化
护理队伍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以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为业务骨干,专科护士为支撑的人才梯队。近两年,团队获国家级奖项20人次、省级12人次、市级24人次,护理团队立项省级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三、教学科研融合:从师承教育到基地建设师承教育与学术传承
2025年,医院成立“张素秋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刘凤选中医外治传承工作室”,举办“耳穴疗法专项技能训练营”培训班,通过师承模式,培养既掌握中医经典理论又具备临床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太和县中医院在中医护理领域的师承教育迈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
成功获批“安徽省中医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不仅是对太和县中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在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太和县中医院是其中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医院。
与31家院校建立实习交流合作,实习护士人数逐年攀升,每年接收近360余名实习生,多次组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学子树立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意识,形成“教、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服务模式创新:从需求响应到生态构建
多元化服务破解就医难题
针对“上班族”“学生党”“老年人”等就医困难群体,医院延长传统中医特色治疗中心服务时间,开设“午间、夜间门诊”,提供7大类中医特色技术服务。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传统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受到《学习强国》《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央视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互联网+延续护理”打通专业护理服务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为破解居家护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我院率先推出“互联网+延伸护理”服务。患者家属只需在手机端一键预约,专业护士便会携带标准化护理包上门服务。从胃管更换时的长度精准测量,到尿管置入前严格消毒尿道口;从操作中轻声安抚患者情绪,到结束后手把手指导管路固定技巧;每一次服务,尽显技术规范与人文关怀。2025年,“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扩展至34项;护理部通过举办互联网+上门服务专科护士资质培训班,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推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五、护理质量管理全面升级
我院作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委会副主委单位,为着力发挥中医护理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阜阳市中医护理质控中心,制订阜阳市中医护理安全管理四大目标并促使落地,推动全市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同质化发展。
新起点蕴蓄新动能,新征程书写新答卷。太和县中医院护理团队将以此次挂牌为契机,以精进护理质量为“基”,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准,筑牢全周期健康守护防线;以强化教学科研为“阶”,促进临床实践与人才培育双向赋能,锻造懂中医、精护理、善创新的骨干队伍;以擦亮中医特色为“韵”,让耳穴压丸、穴位按摩等技法与现代护理理念深度交融。全体护理人员将用专业守护与人文关怀,为健康中国建设倾注温暖而坚实的太和中医护理力量!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喜报】全省一等奖、三等奖,闪耀省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