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病科)多举措应对复杂感染病例
发布日期:2025-04-10 来源: 浏览次数:143
面对多重耐药菌肆虐、混合感染高发的严峻挑战,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精准狙击、全程管控”为核心,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创新抗感染策略,成功救治多例复杂感染的患者,如近期出院的侵袭性肺曲霉病、肺毛霉病、肺孢子菌、奴卡菌及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标志着科室在复杂感染救治领域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感染危重症患者筑起“生命堡垒”。
一、组建复杂感染攻坚组
科室组建“复杂感染攻坚组”,攻坚组成员需要掌握微生物的致病特点、发病的影像学特点、疾病发病的过程、病理生理表现及支气管镜下表现、镜检时的生物学特点,并联合临床微生物科、药剂科、影像科,实施精准化、个体化诊疗方案。对于复杂感染或重症感染,要求48小时内启动感染攻坚组,完成病原学标本采集,通过镜检、M-rose、mNGS等技术,快速锁定致病菌。由过去的经验性抗感染,转变为“目标细菌导向”的精准化、个体化的抗感染策略,提高了感染早诊率和治愈率。
二、加强学习,了解致病菌特点
针对耐药菌变异快、致病机制复杂的挑战,科室将病原微生物精准认知作为破解感染难题的基石,建立“学习-实践-转化”闭环体系:依托医院感染病原学实验室,定期开展耐药菌学习研讨会,动态追踪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耐药菌的基因突变规律。如从外院转入我科的患者,在外院诊断为重症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外院根据药敏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团队经过分析,考虑肺炎克雷伯杆菌为致病菌,抗感染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为细菌产β-内酰胺酶,产B类和C类酶可能性大,针对性调整抗生素,48小时后患者病情稳定。
三、高分辨CT,助力早期识别
高分辨率CT(HRCT)在肺部感染病原体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通过高空间分辨率的薄层扫描(通常为1.0-1.5mm层厚),能够捕捉肺泡、支气管、间质等微小结构的异常,如磨玻璃影(GGO)、小叶间隔增厚等,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及病变特征,为临床提供关键影像学线索,显著提升对早期或隐匿性病变的检出率。如患者李某,CT提示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云雾状改变,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后PCR证实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结合患者在外院使用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无明显效果的病史,考虑致病菌为大环内酯类耐药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抗感染药物调整为四环素类,调整药物后次日就不再发热了。患者张莫某,因“发热、气促”入院,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影,伴有晕征,团队考虑肺真菌感染,完善真菌G+GM试验、真菌涂片,证实为肺曲霉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
科内晨会阅片,初步判定病情
四、利用分子技术“锁定元凶”
对于复杂病例、重症感染病例,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快速鉴定病原体,48小时内明确耐药基因谱。宏基因组测序(mNGS)无需预设靶点,直接对临床样本(如肺泡灌洗液、血液)中的全部微生物核酸进行无偏倚测序,尤其适用于罕见、混合或难培养病原体,如近期诊断出来的奴卡菌感染者刘某,肺孢子菌感染者李某某,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吴某某。测序后,结合宿主免疫状态、既往疾病史及用药史,推测出致病菌,针对致病菌,进行精准打靶,精准抗感染。
五、个体化用药,一患一方案
个体化用药以“一患一方案”为核心,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病原体基因特征、宿主免疫状态、药物代谢基因组学及影像动态演变)构建精准治疗路径。如同样肺炎患者,有些用抗球菌药物,有些用抗杆菌药物,有些用抗真菌药物;而同样的致病菌,感染不同的部位,选用的抗生素也不一样。从“时序化给药”(延长β-内酰胺输注时间)到“空间化递送”(通过气管镜把药物送到靶向肺组织),再到药物联合药敏试验,多模态策略突破耐药屏障,最终实现从“千人一药”到“精准狙击”的转化,显著提升复杂感染救治效率与安全性。
六、利用远程会诊,提高疗效
科室与阜阳市人民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能够提供远程会诊及技术指导。科室设有智慧屏,患者坐在科室内,能与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交谈,专家通过平台浏览患者病例资料,给出治疗建议。远程会诊,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提高了诊治效率。
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太和县中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现为国家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重大疑难疾病临床防治分中心、安徽省中医肺病联盟理事单位、阜阳市中医重点专科。科室人才梯队合理,有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0 余名,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6人。科室编制床位65张,设有专科专病门诊,专科病房、重症监护室、呼吸内镜室、肺功能室、中医特色综合诊疗室,是集慢性病管理、肿瘤、感染、呼吸重症、呼吸介入、肺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年收治病人2000人以上。承担国家级科研3项,省级科研5项、地市级科研6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开展的中医中药特色疗法“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益肺督灸”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疗效显著。研制热毒宁口服液、三拗鱼龙合剂、金桑颗粒等系列院内制剂,对治疗呼吸道疾病疗效可靠。该科创建以来,长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名院保持业务往来。科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肺心病、肺部感染性疾病、液气胸、肺癌、不明原因发热和呼吸重症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电话:0558-8583298
科主任卢家胜主任:15955857473
第一治疗组组长张辉:18895529745
第二治疗组组长苗同艳:18255883976
第三治疗组组长王亚运:18655822025
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辉
面对多重耐药菌肆虐、混合感染高发的严峻挑战,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精准狙击、全程管控”为核心,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创新抗感染策略,成功救治多例复杂感染的患者,如近期出院的侵袭性肺曲霉病、肺毛霉病、肺孢子菌、奴卡菌及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标志着科室在复杂感染救治领域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感染危重症患者筑起“生命堡垒”。
一、组建复杂感染攻坚组
科室组建“复杂感染攻坚组”,攻坚组成员需要掌握微生物的致病特点、发病的影像学特点、疾病发病的过程、病理生理表现及支气管镜下表现、镜检时的生物学特点,并联合临床微生物科、药剂科、影像科,实施精准化、个体化诊疗方案。对于复杂感染或重症感染,要求48小时内启动感染攻坚组,完成病原学标本采集,通过镜检、M-rose、mNGS等技术,快速锁定致病菌。由过去的经验性抗感染,转变为“目标细菌导向”的精准化、个体化的抗感染策略,提高了感染早诊率和治愈率。
二、加强学习,了解致病菌特点
针对耐药菌变异快、致病机制复杂的挑战,科室将病原微生物精准认知作为破解感染难题的基石,建立“学习-实践-转化”闭环体系:依托医院感染病原学实验室,定期开展耐药菌学习研讨会,动态追踪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耐药菌的基因突变规律。如从外院转入我科的患者,在外院诊断为重症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外院根据药敏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团队经过分析,考虑肺炎克雷伯杆菌为致病菌,抗感染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为细菌产β-内酰胺酶,产B类和C类酶可能性大,针对性调整抗生素,48小时后患者病情稳定。
三、高分辨CT,助力早期识别
高分辨率CT(HRCT)在肺部感染病原体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通过高空间分辨率的薄层扫描(通常为1.0-1.5mm层厚),能够捕捉肺泡、支气管、间质等微小结构的异常,如磨玻璃影(GGO)、小叶间隔增厚等,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及病变特征,为临床提供关键影像学线索,显著提升对早期或隐匿性病变的检出率。如患者李某,CT提示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云雾状改变,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后PCR证实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结合患者在外院使用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无明显效果的病史,考虑致病菌为大环内酯类耐药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抗感染药物调整为四环素类,调整药物后次日就不再发热了。患者张莫某,因“发热、气促”入院,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影,伴有晕征,团队考虑肺真菌感染,完善真菌G+GM试验、真菌涂片,证实为肺曲霉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
科内晨会阅片,初步判定病情
四、利用分子技术“锁定元凶”
对于复杂病例、重症感染病例,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快速鉴定病原体,48小时内明确耐药基因谱。宏基因组测序(mNGS)无需预设靶点,直接对临床样本(如肺泡灌洗液、血液)中的全部微生物核酸进行无偏倚测序,尤其适用于罕见、混合或难培养病原体,如近期诊断出来的奴卡菌感染者刘某,肺孢子菌感染者李某某,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吴某某。测序后,结合宿主免疫状态、既往疾病史及用药史,推测出致病菌,针对致病菌,进行精准打靶,精准抗感染。
五、个体化用药,一患一方案
个体化用药以“一患一方案”为核心,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病原体基因特征、宿主免疫状态、药物代谢基因组学及影像动态演变)构建精准治疗路径。如同样肺炎患者,有些用抗球菌药物,有些用抗杆菌药物,有些用抗真菌药物;而同样的致病菌,感染不同的部位,选用的抗生素也不一样。从“时序化给药”(延长β-内酰胺输注时间)到“空间化递送”(通过气管镜把药物送到靶向肺组织),再到药物联合药敏试验,多模态策略突破耐药屏障,最终实现从“千人一药”到“精准狙击”的转化,显著提升复杂感染救治效率与安全性。
六、利用远程会诊,提高疗效
科室与阜阳市人民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能够提供远程会诊及技术指导。科室设有智慧屏,患者坐在科室内,能与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交谈,专家通过平台浏览患者病例资料,给出治疗建议。远程会诊,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提高了诊治效率。
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太和县中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现为国家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重大疑难疾病临床防治分中心、安徽省中医肺病联盟理事单位、阜阳市中医重点专科。科室人才梯队合理,有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0 余名,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6人。科室编制床位65张,设有专科专病门诊,专科病房、重症监护室、呼吸内镜室、肺功能室、中医特色综合诊疗室,是集慢性病管理、肿瘤、感染、呼吸重症、呼吸介入、肺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年收治病人2000人以上。承担国家级科研3项,省级科研5项、地市级科研6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开展的中医中药特色疗法“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益肺督灸”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疗效显著。研制热毒宁口服液、三拗鱼龙合剂、金桑颗粒等系列院内制剂,对治疗呼吸道疾病疗效可靠。该科创建以来,长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名院保持业务往来。科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肺心病、肺部感染性疾病、液气胸、肺癌、不明原因发热和呼吸重症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电话:0558-8583298
科主任卢家胜主任:15955857473
第一治疗组组长张辉:18895529745
第二治疗组组长苗同艳:18255883976
第三治疗组组长王亚运:18655822025
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辉